公告
世界语:圈子里的寂寞繁荣
时间:2013/7/26 12:50:35,点击:0
近日,在冰岛召开的第9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中国代表团负责人表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蛙》将推出世界语版本。面对这条消息,许多人都遇到了一个障碍——什么是世界语?

    7月26日恰巧是世界语创立日,这门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立的国际辅助语言,已有126年历史。但它在中国,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潮之后,近二十年来渐渐变成一个相对较小的圈子里的活动,关注它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世界语的存在。
  从“挤破门”到“几十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世界语在中国的黄金时期,当时很多人把世界语当成一种谋生、发展的技能,一时之间趋之若鹜。
  一位世界语者回忆,那时贵州有个新华函授学校教世界语,居然有40万人报名参加。全国各地寄去的信把贵阳市邮电局局长愁坏了,他对新华函授学校的校长说,“你一天的信够我们拣一年了。”北京世界语协会副会长王彦京介绍,当时北京有几千人同时学习世界语,许多教授世界语的夜校都快被前来学习的人挤破了门。
  但没几年,大家就发现,这其实是一门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技”,世界语者的人数迅速回落。目前,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注册会员仅有一千多人。北京世界语协会活跃的会员只有几十人,大多数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接触世界语的老人儿。
  世界语在中国的发展更多的还是依靠民间力量,传播和推广的渠道都非常有限,加上它的实用性不足,使其影响力更加微弱。人们了解世界语的渠道五花八门,有人是在翻字典时无意看到的,有人则是在英语听力考试中接触到的。网友nisai说,他是上大学的时候,偶然在图书馆里看到世界语的书,饶有兴致地学了一个礼拜后,发现一点用都没有。
  对于今天的80后、90后而言,世界语甚至从来没有存在过,山东姑娘张晓彤曾经就是其中的一位。2006年,张晓彤填报大学志愿时,曾经学过世界语的妈妈,为她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世界语专业。妈妈选择这个专业,一方面是因为对世界语有感情,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这个专业学的人比较少,将来会“物以稀为贵”。张晓彤说,他们班一共招了11个人,在报考之前大多数人都从没听说过世界语。
  冷清背后藏着红火
  张晓彤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学的专业是世界语时,都会遇到诧异的目光。年轻人会问,那是什么东东?年长一些的人则会感慨,怎么,还有人学这个东西吗?的确在许多人印象里,世界语随着当年的热潮过去之后就已经“死”了。但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陈实却不同意这种观点,她更愿意拨开圈外人冷漠的目光,引领人们走进世界语者中间,那里是另外一番火热景象。
  淘宝上有专门的世界语书店,百度有世界语贴吧,各种世界语的网站、论坛也非常火热。《红楼梦》等中国四大经典名著均推出了世界语版本,暑假还有各种学习班。
  陈实说,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世界语活动属于比较活跃的。此次国际世界语大会开幕前,冰岛总统还专门会见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一行。
  陈实认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世界语学习热过后,中国的世界语并未完全没落。目前,国内世界语的推广主要通过教学、举办普及推广活动、多种形式的论坛和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方面,除了中国传媒大学不定期招收世界语专业本科生外,在一些小学、中学和大学也有世界语教师通过选修课、校本课等形式进行世界语的教学活动。据了解,北京海淀区永泰小学就开设了独具特色的世界语课程,二年级的小学生都会学习一年的世界语。
  我国还拥有官方开办的世界语媒体,一个是中国外文局所属《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络版和中国网的世界语版,一个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以广播和网络形式向各国世界语者传递中国信息。今年,由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和山东枣庄学院共同合作建成的世界语博物馆,已经在枣庄学院试运行,这也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馆藏排世界第四的世界语博物馆。
  是“暗号”也是通行证
  有的国家有成百上千人在学世界语,有的国家只有几个人,他们分布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因而勾连起一个稀疏却温暖的网络。对世界语者而言,这种语言有时更像是一个暗号或是一张通行证。说起他们共同的语言时,他们之间就会有一种亲人般的关系。
  王彦京说,有一次北京的世界语者郑伯承因为工作去美国开会,事前他给当地的世界语者发了邮件。等他到了美国,当地的世界语者都赶了过来,还制定了详尽的旅游行程,大家排着队带他去旅游。和他一起开会的同行都很奇怪,他怎么在美国有那么多朋友。
  武汉的世界语者彭争鸣,每年都会去欧洲待两个月。他的法宝是一本世界语协会印发的册子,上面详细记载了各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世界语协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这本册子每年都更新,世界语者称为《年书》。《年书》上写得很清楚,你到哪个城市可以联系谁,他愿意提供什么样的招待条件,有偿还是无偿,管住宿还是包三餐,甚至能不能吸烟,都写得很清楚。
  相比之下,王天义从世界语中获得的收获更为实惠。1993年辞职的他,发现自己除了懂世界语外再无所长,就决定依靠世界语谋生。世界语协会里有一个世界语贸易组织,相当于一个商会。很多的世界语商人在这个组织里交流商业信息,王天义靠从商会得到的信息,了解中外货品差价,知道去哪里卖什么是赚钱的。这些年他做过很多种买卖,在巴尔干半岛卖过鞭炮,在巴西卖过玻璃砖和保温瓶胆。王天义说,用世界语做生意,除了有一个顺畅的沟通途径之外,因为有共同的语言作为文化背景,世界语者彼此的信任感也更强。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尔辉

打印】【关闭
              


技术支持:奥晖网络传媒公司 版权:奥晖旅游网  
辽ICP备:18019588号-1   网站声明      合作联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