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中国的“世界语者坚守者”
时间:2013/11/20 13:08:09,点击:0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近日在中国山东枣庄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世界语大会期间,亚洲首家世界语博物馆开馆。记者到馆内采访,一阵儿熟悉旋律传来,记者却听不懂这首中国经典老歌的歌词。

  原来这是博物馆特设的“聆听世界语”多媒体互动区,枣庄学院世界语教师孙明孝同来自中国各地的世界语者一起随着悠扬的旋律用世界语哼唱。

“竟然还有世界语版的《洪湖水浪打浪》啊!听起来真亲切”,“用世界语演绎的中国经典老歌,别有一番感染力。”这个多媒体互动区一时成为参观热点,每个经过的世界语者都忍不住体验一把,点播一首熟悉的歌曲,大家一起拍手哼唱。

  “由于没有民族文化背景,世界语听上去可能有人觉得冷冰冰的”,但香港世界语协会主席李仁芝认为,实际上,各国世界语者都将本民族优秀文化翻译成世界语。她拿出一张录有《谁不说俺家乡好》、《洪湖水浪打浪》歌曲的光盘告诉中新社记者,除了世界语歌曲,格林童话《小红帽》、鲁迅小说《阿Q正传》、曹雪芹《红楼梦》等中外名著都有其世界语版本出版物。

  世界语作为世界辅助语言于1905年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学习高潮,但在当前,世界语受到英语、俄语等挑战,面临学习人数越来越少的尴尬。中国世界语者多为30年前高潮时期留下的坚守者,如今已是知天命甚至古稀之年。

  30年前开始学习世界语的孙明孝是世界语“反对语言霸权,提倡世界大同”理想的坚守者,他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有40万人学世界语,现在已经跌入低谷。”

  来自尼泊尔的“90后”枣庄学院留学生Alinka毫不避讳地表示,来到中国后,她学习了近十年的世界语并没有发挥很大作用,“和同学之间交流多用中文或英文”。

  “枣庄学院早在1983年就开始世界语活动。”枣庄学院党委书记胡小林介绍说,“1979年第二次中国世界语工作座谈会后,就有学校师生学习世界语。1987年枣庄世界语协会成立,时任校长朱思勤当选理事长。2011年学校开设世界语公选课,目前有500余名学生选修世界语。”

  为将世界语理想传递下去,孙明孝坚信“这个圈子需要年轻人进入”。他说:“学生讲究实用,我就介绍一些外国友人或带他们参加世界语大会。”对于当今年轻人的心态,孙明孝非常清楚:“学生选修世界语就是为了拿学分,也有学生认同世界语的理念坚持学下来,但是很少。”

  现在北京国际学校做行政工作的徐世昌是少数坚持学世界语的年轻人之一,“90后”的他把自己坚持下来的原因归结为“喜欢语言,喜欢世界语提倡的自由平等思想,喜欢结交朋友”。当然,他也承认这也是为将来到瑞典、冰岛等一些欧洲国家旅行做准备。徐世昌说:“现在年轻人受现实压迫,更愿意学比较实用的,比如英语、计算机甚至厨师。”

  李仁芝对世界语运动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她表示,世界语不取代任何语言,但反对语言霸权。平等友善世界和谐是世界语者永恒的追求。网络时代世界语学习更加方便,随着博物馆建立,更多国际世界语者会到中国到枣庄来活动。

(作者: 杨晓卫)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新颖

 

打印】【关闭
              


技术支持:奥晖网络传媒公司 版权:奥晖旅游网  
辽ICP备:18019588号-1   网站声明      合作联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